在山上作业时,选择合适的树木粉碎车是提升效率、保障安全的关键。其中,粉碎车的爬坡能力更是核心考量因素。本文将通过实测对比,解析履带式粉碎车与轮胎式粉碎车在山上作业时的爬坡表现,助你选出更适合的粉碎车。
履带式粉碎车:复杂地形的 “爬坡能手”
履带式粉碎车凭借其独特的履带设计,在山上作业的爬坡能力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能有效分散粉碎车的重量,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即便在泥泞、碎石遍布的山坡上,也能保持稳定的抓地力。
实测中,面对坡度约 25° 的陡坡,履带式粉碎车启动后,履带缓慢转动,车身平稳上升,没有出现打滑现象。当坡度增加到 30° 时,虽然前进速度有所减慢,但依旧能够稳步攀爬,车身倾斜角度合理,操作手视野清晰,整体运行稳定。这得益于履带式粉碎车强大的动力传输系统,能将动力均匀分配到履带上,确保粉碎车在爬坡过程中动力十足。
此外,履带式粉碎车对地形的适应性极强,即便山坡表面有较多凸起的石块或凹陷的坑洼,履带也能轻松跨越,不会像轮胎式粉碎车那样容易陷入困境。对于山上作业中常见的复杂地形,履带式粉碎车无疑是更可靠的选择。
轮胎式粉碎车:平缓地形的 “高效之选”
轮胎式粉碎车采用轮胎作为行走部件,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山上作业场景中,有着不错的表现。轮胎的滚动阻力小,行驶速度相对较快,在转移作业地点时更为灵活高效。
在坡度为 15° 左右的山坡实测中,轮胎式粉碎车能够快速行驶,爬坡过程顺畅,动力输出稳定。但当坡度达到 20° 时,轮胎式粉碎车开始出现轻微打滑现象,尤其是在地面较为湿润的情况下,打滑情况更为明显。当坡度进一步增加到 25° 时,轮胎式粉碎车很难继续攀爬,即使加大油门,轮胎也只是空转,无法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带动车身前进。
不过,在一些坡度较缓、路面相对平整的山上区域,轮胎式粉碎车的优势得以体现。它能快速在不同作业点之间穿梭,减少非作业时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两类粉碎车爬坡能力核心差异解析
从实测数据来看,履带式粉碎车的最大爬坡角度明显大于轮胎式粉碎车。这主要是由两者的行走结构决定的。履带式粉碎车的履带设计使其抓地力更强,而轮胎式粉碎车的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在坡度较大时,容易因抓地力不足而影响爬坡能力。
另外,在山上作业的安全性方面,履带式粉碎车也更具优势。爬坡过程中车身稳定,不易发生侧翻等危险情况;而轮胎式粉碎车在陡坡上打滑时,不仅会影响作业进度,还可能对操作手的安全造成威胁。
山上作业选粉碎车:结合实际需求做决定
如果你的山上作业区域坡度较大、地形复杂,且经常遇到泥泞、碎石等恶劣路况,那么履带式粉碎车是更好的选择,它能凭借出色的爬坡能力和地形适应性,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若作业区域坡度较缓、路面相对平整,更注重粉碎车的行驶速度和转移灵活性,那么轮胎式粉碎车会更适合。
总之,在选择山上作业用的粉碎车时,要充分考虑作业区域的坡度、地形等因素,结合履带式粉碎车与轮胎式粉碎车的爬坡能力特点,选出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粉碎车,让山上作业更加高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