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机械的出现和发展是从草坪养护机械开始逐渐壮大起来的,在国外已有近200年历史。最初人们修剪草坪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进行“剪割”,直到1830年,英国人依德威·布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牧草收割机。此后,各种各样用于不同场景不同目的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的设备不断被发明出来。
国内园林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国内园林机械设备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最初都是城市建设部门组建的园林机械厂,生产的产品品类也比较单一。如北京园林机械厂主要生产园林喷药车、草坪修剪机;上海园林机械厂主要生产草坪修剪机和园林工具;杭州园林机械厂主要生产园林高空作业车;济南园林机械厂主要生产园林洒水车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园林绿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园林机械的需求增长旺盛,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国外发达国家进口园林机械。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多个知名品牌园林机械被引入国内市场,部分小型动力设备生产商还在国内成立独资、合资企业,建立生产和配套基地。由此,国内园林机械行业被国外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国外知名品牌各类园林机械产品被引入国内,同时也促进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国内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园林机械,涌现出众多规模不一的园林机械生产企业,研发和生产一些市场畅销的小型动力园林机械,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对国外进行出口,国内园林机械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相关数据统计,2016-2020年我国园林机械出口总额呈逐年稳步上涨,2020年我国园林机械出口额278079万美元,较上年增加35877万美元,同比增长14.81%。这说明我国园林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正在提高,行业规模正在扩大。
国内园林机械发展面临的难题
2020年全球园林设备市场规模为324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超过4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7%,市场空间广阔。尽管国产园林机械出口额逐年递增,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份额依然被国外品牌占据,目前仍没有形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园林机械品牌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产品整机质量性能有差距
与国外品牌产品相比,国产园林机械在性能和质量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作结果不满意、连续工作能力差、设备寿命低等方面。比如,割草机在修剪的草皮高低不平,移植机切边不整齐、起草速度慢、连续工作能力差,国产油锯整机性能及寿命都要低于进口油锯等。这些小型设备单价都不太高,因此,虽然进口机价格高,但许多客户愿意购买。
02、核心技术跟不上
园林机械的核心就是发动机。装备了进口发动机的园林机械噪声小、节能性好、经久耐用,而国产发动机的噪声和耗油量都很大,还容易损坏。更重要的是,二者的工作效率相差甚远,同等马力的发动机,同样的操作条件,国产机的工作效率有时还不到进口机的一半。由于发动机档次的差距,很多国内园林机械的生产商选择了进口发动机,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03、自动化、环保性、多功能化程度待提高
园林建设和养护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且人工投入和设备成本较高。提高产品自动化程度,扩展一机多能或联合作业模式,采用低耗能的新型能源或者电能供能等,这些都是园林机械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比如最新出现的电动遥控草坪修剪机、纯电动滑移装载机等,可大大减少设备采购和人工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等。但是目前阶段,国产园林机械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环保性差、产品功能单一等问题。
04、自主研发企业少
国内园林机械起初大部分都是由国外引进国内,国产园林机械行业多属于模仿制造,少有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能针对国内外实际需求情况进行产品研发。尤其对于市场需求面狭窄且单价高,系列成套的大型园林机械生产方面几乎空白,市场份额常年被国外品牌占据。比如树木粉碎机,近几年随国内环保政策的缩紧需求渐涨,少数企业开始高投入地进行研发自主生产,早几年国内市场基本全部依赖进口。
05、客户消费观念难转变
发达国家由于人均收入较高、绿地规模较大,园林机械行业的发展相对成熟,无论是在整机市场还是零部件市场中,国外品牌都以渠道和技术优势占据领先地位,长期以来让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进口的园林设备各方面就是比国产的好,即使现在国产设备质量和服务优于进口设备,一部分人还是会愿意高价购买进口设备。
自主创新是国内园林机械发展的崛起之路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如期实现的目标,国家必然加大对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国内市场对园林机械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如今的现实却是,国外品牌具有技术、资金、产品、品牌、标准、专利、管理、销售等方面的核心资源和优势,外资外商占据国内园林机械行业市场,给我国民族园林机械行业造成极其严峻的形势。
对外资外商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的主体性将不断衰落。这样的状况和工程机械行业极其相似,改革开放后,工程机械行业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在导入型经济下发展起来的。即使到21世纪初,国内工程机械也基本依赖进口。如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扭转了这样的局面,神话般
模仿、学习、超越一直是中国人的专长。如果我们的产品继续只是在国外品牌技术上的“克隆”,再不奋起,再不进行自主创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来与之抗衡,国内园林机械行业的发展将无路可走。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正是意识到了我国园林机械行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能装备自成立之初就注重行业人才的培养,所有研发人员均为原三一核心研发骨干;潜心于园林粉碎机械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多款设备均为国内首台
成立至今仅2年多时间,中能装备已先后自主研发出“牵引式树木削片粉碎机、履带式树木削片粉碎机、树木削片粉碎车、迷你电动滑移装载机、自提升式树木削片粉碎机、资源化处理设备”等多款国内首台创新系列产品,其中,树木削片粉碎车系列更是打破国内园林垃圾、林业疫木传统处理方式,在技术革新上取得开创性进步。
园林垃圾粉碎车——QVG200
树木削片粉碎车QVG200自上市之初就被行业人士称为“园林垃圾粉碎车”,将城市园林垃圾由传统的十多个处理步骤缩减为“修剪—上料—粉碎—运输”四个步骤,粉碎后1车相当于传统同容积装车方式4-5车,大大减少人工、运输和时间成本,粉碎后的碎料可用于生物质发电、有机堆肥、生物质颗粒、有机覆盖物、生物质制炭等用途。
疫木粉碎车——QVG300
树木削片粉碎车QVG300是专为国内林业疫木处理研发的专项作业车,最大粉碎直径达30cm,在密闭车厢内粉碎,粉碎后密封运输,极大程度杜绝了疫虫的传播,也降低了传统就地焚烧方式隐藏的火灾风险。所有操作数据均可上云,GPS精准定位,整个过程管控严格,不会造成疫木的流失。粉碎后的疫木碎料,还可以用作资源化用途,一举多得。
除了设备技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也属于自主创新中的一种。中能装备依托自主研发的树木削片粉碎车,在合适的区域建立资源化综合处置中心,结合物联网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碎料进行资源化处理后再利用,有效简化处理流程、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运输和人工成本,创新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园林绿化废弃物、林业疫木资源化生态发展新模式。
中能装备通过在原有树木粉碎机技术上的积累和突破,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升级和优化,这种自主创新就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树木粉碎机创新技术,颠覆了行业传统模式,给行业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环保、低投入的作业方式,促进了园林绿化废弃物、林业疫木资源化行业的发展。
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艰难
国内不乏和中能装备一样,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虽然产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针对国内情况将产品进行升级和优化,更适用于国内应用工况,但这条自主创新之路走得异常艰难,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以下难题。
01、市场推广缓慢
国外品牌在国内经销网络铺设全面,服务系统完善,善于打政府牌。很多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虽凭借过硬的技术获得了市场客户的认可,但是始终“叫好不叫座”,得不到批量订单,在市场的推广中进展缓慢。
02、产品验证周期长
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后,推广进展缓慢,不仅难以在市场的检验中修正、提升质量与品牌影响力,而且容易遭到国外品牌的价格打压,同行对手的模仿创造,让得之不易的技术进步优势消失。
03、市场待遇不公
部分客户更相信国外品牌,不愿尝试国产新品牌。他们对国产品牌不信任,一些地方在招标中甚至设置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门槛,市场“玻璃门”现象突出。
04、扶持政策少
企业创新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初期3-5年是自主创新企业最艰难的关卡,此时如果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提供过渡性扶持政策,能进一步调动企业自我投入的积极性,促进新产品的研发。
中能装备深刻明白,自主创新是国内园林机械发展的崛起之路。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自主创新的道路中来,只有探索出一条以主导产品为依托、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开发出自主创新的产品,促进技术升级,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培育出自主品牌,才能改变园林机械行业现今尴尬的局面,既能保住原有的国内市场份额,又可冲击国外市场。
Copyright © 2022 长沙中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007532号-1】
本网站产品清单中所有配置均以实机为准,为不断推动产品技术进步以满足顾客需求和国家相关法律要求等,长沙中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有权对上述配置、规格等做修改, 并不作另行通知。
联系邮箱:sales@csznzb.com
运营中心: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泉塘街道德普企业园3A栋2楼
厂房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长桥路与社塘路交界西北角100米处